新国标全解读——毒理指标:氰化物

氰化物是指含有氰基的化合物,有剧毒,通常是指无机氰化物(有机氰化物也有剧毒)。著名的染料“普鲁士蓝”就是一种氰化物(六氰合铁酸铁)。日常生活中的氰化物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,如电镀、油漆、染料、橡胶和金矿开采等。
饮用水中氰化物浓度如果达到0.1毫克/升则能闻到苦杏仁气味,成人一次口服5060毫克氰化物可迅速致死。人们可以经常在推理影视作品和侦探小说中看到犯罪者利用氰化物(如氰化钾、氰化钠之类)作案的情节。不过氰化物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戏剧性地紧紧相随。比如在部分热带和亚热带发展中国家,大约有35亿人口以木薯为主食,它就含有很高浓度的氰化物(含氰糖苷),若加工处理不当会使人中毒。在非洲国家利比里亚的一项调查表明,当地人每天的氰化物摄入量甚至高达0.61毫克/千克(体重);而我们常吃的水果如桃、李、杏、枇杷的核都含有氢氰酸或含氰糖苷,苦杏仁含量尤高;汽车尾气、烟草烟雾里也含有微量的氰化物(氰化氢)。
世界卫生组织曾在2004年规定饮用水中氰化物含量不得高于0.07毫克/升,美国《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》规定不得高于0.2毫克/升。2011年,世界卫生组织在发布第4版《饮用水水质准则》时,考虑到正常情况下饮用水中的氰化物浓度远低于安全限值,故取消了该项目指标。
动物实验表明,水中的氰化物浓度在0.1毫克/升以下是安全的,考虑到氰化物的毒性并采用一定的安全系数,我国和欧盟都规定其限值为0.05毫克/升。